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学术动态

新闻资讯

意大利中心举办“全球但丁”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2025-10-29

10月19日,北京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意大利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在学院路校区9号楼401会议室共同举办“全球但丁”意大利研究学术沙龙。

沙龙汇聚中外但丁研究领域专家,包括里昂第三大学哲学院教授、法国但丁学会主席Bruno Pinchard,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王军,罗马大学意大利东方研究院副教授Jacob Blakesley,以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成沫,由北京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陈绮主持,围绕但丁作品的全球传播、文化价值与数字时代研究新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跨文化学术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里昂第三大学哲学院Bruno Pinchard教授,以“Who Encompassed Whom? Dante Between Immensity and Narrowness”为题展开论述。他指出,但丁的“全球性”源于其作品中对和平的永恒追求——《论君主制》中,但丁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以罗马帝国为基石、构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拉丁文诗篇中“东方之风渐起”的表述,更让北京成为解读这份“和平遗产”的独特场域。

同时,Pinchard教授也强调但丁的“独特性”:其诗句中满是地方典故与个人情感,就连“上帝”的形象也融入人间元素。他特别引用《天堂篇》中“一个瞬间的遗忘,胜过二十五世纪的记忆”的诗句,点明但丁以“细微”承载“宏大”的创作特质——正如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童年爱恋,从个人情感升华为照亮人类精神的永恒力量,成为其作品宏大与细微的完美融合。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王军教授以《再议<神曲>关于社会堕落的训世意义》为题,深挖经典批判价值。

他引《神曲・地狱篇》“人生的旅途我方行半程,便身陷幽暗的森林之中,正确路已迷失,方向不明”诗句,指出其隐喻社会集体堕落,称傲慢“雄狮”与贪婪“母狼”是核心祸根。他表示,但丁聚焦贪婪之恶,既批判神职人员的腐败行径,又通过《天国篇》中圣徒的谦卑形象与当下牧师的享乐之风进行对比,深刻凸显教会的堕落。

他还以佛罗伦萨为例,引诗斥责该城傲慢贪婪,提及政务宫狂妄铭文,展现城市道德滑坡。他表示,但丁对社会弊病的谴责具有普遍意义,警示权力与财富勾连的危害,为论坛跨文化对话添现实观照。

罗马大学意大利东方研究院Jacob Blakesley副教授,通过详实数据呈现但丁作品的全球传播图景。据其团队统计,《神曲》全译本在全球各语言中分布不均:英语译本达82部,德语56部,中文22部,日语16部;从图书馆馆藏看,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藏有877部《神曲》相关文献,英国、法国分别以661部、535部紧随其后,中国清华大学图书馆亦有181部馆藏,其中译本171部。

数字时代的传播数据更具参考价值:英语维基百科中但丁相关条目年浏览量达411.1万次,意大利语版323.5万次,中文维基百科年浏览量为17.49万次。不过Blakesley教授也指出,全球仍有75%的主要语言缺乏《神曲》译本,43亿人母语中尚无但丁作品译本,但丁的全球传播仍有广阔空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成沫聚焦“但丁与数字人文研究”,提出数字技术为但丁研究带来的新可能。他表示,数字人文工具可打破传统研究的时空限制——通过构建但丁作品数据库,研究者能快速定位不同译本的语言差异;借助文本分析技术,可深入挖掘《神曲》中核心主题的传播演变;而数字可视化则能直观呈现但丁作品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分布与传播路径。

成沫教授强调,数字人文并非取代传统研究,而是以技术赋能深度解读,让但丁这一经典IP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跨文化对话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视角。

专家报告环节后,同学们亦与专家展开热烈研讨,多元思想碰撞交融。

此次“全球但丁”沙龙,不仅是对但丁作品文化价值的再挖掘,更搭建了中外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沙龙通过理论解读、数据支撑与技术创新的多元视角,展现了经典典籍在全球语境下的生命力,也为未来意大利研究与跨文化传播指明方向。正如但丁在《新生》中所言 “以言语让人们坠入爱河”,论坛以学术对话为纽带,让但丁的精神遗产跨越时空,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

文/图 刘昱汐 马雨萱